Friday, June 19, 2009

江賜良:華樂一生的使命 [中國報報導]

江赐良(Simon),马来西亚华乐青年作曲指挥家。
他是我在华乐界里遇到的贵人之一。他给我很多学习的机会,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。
我一直很欣赏他&佩服他!
以下来为大家介绍这位作曲指挥家。(虽然很长~有兴趣了解他就耐心读完^^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姓名:江賜良
年齡:32歲
學歷: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作曲專業
現況:沙巴崇正中學聯課活動副主任兼演藝組組長兼大馬華樂作曲家
簡介:
‧1991年任大馬沙巴崇正中學民樂團作曲兼指揮至今
‧2001年創作並親自指揮為沙巴578人華樂匯流而作本地創作〈豐收隨想〉
‧2001年獲母校“崇正人獻身教育”獎學金贊助,轉學民樂作曲,拜師民樂作曲家朱曉谷教授
‧2005年作品〈阿Q隨想曲〉,榮獲台灣民族音樂創作獎合奏組第二名
‧2006年作品〈捕風掠影〉及〈捕風掠影II〉分別入選新加坡國際華樂作曲大賽榮譽獎項及創作大獎決賽
‧2007年作品〈捕風掠影II〉入選為新加坡華樂團中國之行的音樂會作品選。在澳門、廣州、北京重點新加坡藝術節音樂會中上演
‧2008年新加坡華樂團特約創作“京那峇魯山神祭”,成功在新加坡大會堂上演
‧作品曾在中國、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、歐洲等地上演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“華樂的技術可以練,但情感練不了。若無法從華樂中獲得快樂,那么學習華樂最終是否達成也不一定很重要。”

江賜良學華樂的故事,要從小學時代說起,過程有點冗長卻非常動聽。

6歲那年,他開始用一台一尺左右的小型鋼琴玩具,彈奏所聽到的音樂。他曾是小學軍鼓樂隊隊長,升中學后一心想要進入一個有新意,也可以讓他發揮音樂想像的樂團。

12歲時,他在沙巴崇正中學之夜文娛晚會中聽到華樂演奏,更在同學建議下加入崇正華樂團(現為崇正民樂團)。

江賜良個子非常高大,所以樂團老師張忠成一開始就讓他學低音樂器──倍大提琴。對他來說,這樂器太簡單了,短時間內已學會,老師在前面指揮,他在彈奏時睡著了……
那時的他是老師眼裡“樂團問題成員”,但也沒有放棄他。在同一年杪,他在半推半就下,成為最后一位報名

參與西馬巡回交流演出的團員。誰也沒料到,這場演出改變了他的一生。
當他們南下新加坡訪問人民協會華樂團時,讓首次見識到高水平及專業的華樂團演奏。演奏會完畢后,他向演奏者請教演奏技巧,卻被對方瞧不起和打發掉!當時只有13歲的江賜良深受打擊,更深深體悟,華樂不是簡單的玩意。

回來后,江賜良的學習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。首先意識到這點的張老師,嘗試給他一項艱難的任務──不曾有團員學會的嗩吶。哪知江賜良帶著一支嗩吶回家,“閉門造車”一星期后,就能表演吹奏!
他自學而成的樂器不少,二胡、笛子、敲擊樂等,最后他掌握了廿多樣樂器,幾乎成為一名全能華樂演奏者,演奏和組織能力讓師長們驚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曲折學習路

初中三時,江賜良就有到中國念華樂的強烈念頭,但那時能夠得到的資源非常少。
但經過3年尋訪,他發現中國也沒有華樂作曲課程,最后只能去學樂器。然而生在小康之家的他,念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這個夢始終懸空著。

所幸,后來同學的家長知道他有如此決心,竟無條件贊助他到中國唸書,而華社也紛紛集體贊助,崇正中學更提供獎學金。

高三畢業時,江賜良已考取六級電子琴資格,他的電子琴導師建議保送他到日本進修電子琴,將來能在音樂學院任教,也能賺取優厚的收入。

幾經掙扎后,他還是忠于自己的使命,因為若選擇進修電子琴,只能成為一名日本電子琴演奏家;若放棄華樂,那可能再也沒有人會選擇走華樂專業的路了。

“我一人勇闖上海音樂學院。我選擇學華樂指揮,但后來才發現其實華樂系(中國稱為民樂系)沒有華樂指揮。”

那時他也想學作曲,老師們雖然都覺得他有條件,卻基于沒有進修過,所以最終只能選擇嗩吶專業。后來,因為民樂係復辦民樂作曲專業,他成為第一個學生,也是該校第一個成功由樂器專業轉向作曲專業的學生。
2004年,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作曲專業。

在華樂方面,江賜良感覺自豪的事不少,其中一項就是認識了擁有古箏碩士學位的太太(刘严),從此過著琴瑟和鳴的生活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堅持走到最后

其實,江賜良在學習路上的曲折不止這些,也無法一一詳述,但最重要的是,在過程中看見他始終如一的堅持,才能把他帶到嚮往的目的地。

近幾年,他常給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國及大馬樂團寫作品,把本地元素放到作品里。讓世界聽到華樂的同時,也聽到美麗家鄉給予他的感動。

很多人可能說,幹嘛一定要華樂?西洋樂或指揮交響樂多帥啊!但他的想法是,現在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,卻不一定會有華樂,而他作為一個懂得欣賞華樂的華人,不是更應該推動它嗎?

“我覺得我在音樂上做到作為一個華人應該做的事。
“在國際舞台上,我是一個華樂作曲家。平時我是一個華樂老師,教課與學生共同排練是我最快活的事。”

去年,江良賜與新加坡華樂團作曲家團往印尼采風,圖中的他正在向樂器製作師討教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期望本地作品走向國際

正當不少大馬音樂人因為工作機會更高而留在海外時,很多人訝異,為何他選擇回沙巴工作。

他的答案是:“我去中國學習就是為了回來,學習目的本來就是為了發展本地華樂。

“一個好的作曲家應該扎根本土,走向世界。在沙巴雖然發展不大,但具備很多空間。而我可以常走出去,再走回來,這樣沉澱多。

“雖然住在小城市,但每天都與香港、台彎、新加坡、中國的同行聯繫,互通資訊,共同交流作曲、作品。能夠這樣也是上帝的祝福啊!”

江賜良希望能將具有大馬華樂特色的作品帶到世界舞台,讓世界認識我們。現在的大馬華樂團都在演奏中國曲目,也只有少數人意識到能找他創作本地作品。他期待有一天,能為大馬華樂做點事情。

“若有一天,大馬樂團都演奏本地華樂作品,而且海外華樂團也承認我們,那我所學都變得有價值。”

1 comment:

  1. 我现在才看到这一篇...
    是啊...老师真的很棒。
    能被这么了不起的人指导,
    真的很幸运。
    坚持自己的梦想,让它变为理想,最终成真。
    老师是我们的借镜。
    期盼,你也能像老师一样。
    记得,别放弃。
    要相信。
    在茧中挣扎的你,
    不久将破茧而出,
    在渴望已久的空中飞舞...
    祝福你。

    ReplyDelete